第十六章 阿癞(3)

 裟椤敖炽
    第十六章 阿癞(3)(1/2)

    一个不算太精致的陶碗在地上粉身碎骨,十岁的鲁正,战战兢兢跪在碎片旁边,背上被鸡毛掸子打得发麻,倒是觉不出痛来。

    鲁老大教育儿子从来只有三个步骤,强迫认错,罚跪,祭出鸡毛掸子。

    其实鲁正在整条春平街乃至整个东坊的口碑已经很好了,说起鲁家这根独苗,街坊四邻无不竖大拇指的,样貌好,脑子好,又听话,鲁老大年过五旬方得麟儿,必是老天开眼,念他一生修桥铺路积德造福,方才让他后继有人。

    鲁老大给儿子起名,单用一个“正”字,原因他老早就跟儿子讲过,而且每年都讲,无非是修筑之业,不论桥还是路,要做得漂亮,做得牢固,就得靠个“正”字,不歪不斜,不增不减,不多不少,就是鲁家一贯奉行的“正”。鲁正的床头,到现在还挂着一大张鲁老大亲笔书写的“正”字,睁眼就看到。鲁老大还说,做人也当如此。

    所以,种花养鸟,游山玩水,包括烧制陶碗,都是不务正业,都该打。看着一地碎片,鲁正明白自己的爱好又得砍掉一项了,只可惜了这个陶碗,他费了好长时间才烧出一个稍微像样的成品,还说要送给小蚊子当礼物呢,这下好了,碗摔了,偷偷搭起来的小土窑也被捣毁了,帮他搭土窑的邻居叔叔还被他爹委婉地指责一通,小蚊子又该骂他没用了。

    直到晚饭前,鲁老大才赦免了儿子。

    饭桌上,一如既往语重心长,凡经鲁家人之手,不垮一座桥,不塌一条路,靠的是过硬的本事,还有不允许出现任何疏失的心,你是我唯一的孩子,你爹这一身本领,连同鲁家响亮的名声,都是要传给你的。

    他默默点头,不敢动筷子。

    玩物丧志啊,正儿。他爹每次都以这句话收尾,然后他就能松口气了,可以吃饭了。不过最近他爹的结束语又多了点内容,就是“不能输给不及自己的人”。

    起因是一本排名册。三年前,鱼门国中最大最有名,聚集了最多有钱商人,花样也最多的“天衣会馆”曾出重金请全国百姓推举各行各业之翘楚,再经核查评定之后,按高低名次排列,录名于一本“百业榜”上,既是荣耀,又可供百姓参考,衣食住行七十二行,哪家最好最有名,一览无余。每年,天衣会馆的人都会依据百姓反馈,更替百业榜上的排名。

    前两年,“筑路修桥”这一栏下的头名一直是“东坊春平街鲁氏”,今年,却成了“西坊明珠里唐氏”,鲁老大的名次,掉到第二。

    从最新的百业榜公布之后,鲁正发现他爹的酒量小了,饭量也小了,房间的油灯经常到很晚还不熄,侍婢清早去打扫房间,一开门就是扔了满地的图纸与撕烂的书本。

    鲁正觉得他爹最近除了脾气古怪之外,还变得很忙,经常背着装着各种测量计算工具的箱子出门,有时彻夜不归,家里的仆役说,老爷每次都往东坊的竹篱笆去,一个人在那边转来转去,量来量去。

    竹篱笆是位于东坊繁华地带的一块荒地,听起来很矛盾,但确是事实,此地四周遍布楼宇人流如织,偏偏就是这块地,修楼楼倒,筑路路塌,遍地泥土堪比流水空气,无法承载任何重量似的,就连普通人走在上头也是一步一陷,走不了两步,泥土便能没到膝盖。此荒地面积甚大,且是自东坊往西坊之捷径,若能铺就一条坦途,也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只可惜多年来各方人士试过各种办法,皆不能如愿,只得拿竹篱笆草草围住,任其成为野猫野狗的乐园。

    鲁正不太关注他爹的动向,他只关注要怎么跟小蚊子解释陶碗的事情。

    吃罢晚饭,天色尚早,这就是鲁正喜欢夏天的原因。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