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上缭之战
回到三国当皇帝
都门明月
从实际上来将,郑宝也只是欠缺一个名号而已,在萧鼎那个时代的史书之中,郑宝也的的确确是这些小势力里面最为出色的一方豪强。
其原因便是因为其懂得审时度势,野心也要大一些,到得最后,甚至做出带领兵马五千余,并裹挟百姓数万投靠孙策之举,但最后被刘晔所阻止。
郑宝比许乾更懂得隐忍,时值刘勋心态极度膨胀的阶段,上缭便是成为了刘勋扩张的第一步。
待到上缭城下之后,刘勋并没有立刻派兵出击,而是缓慢的命令大军扎营,扎营的地点选在了河流之畔。
这连天一般的旗号便就此拉扯开来,前后左右中五部军寨就这般下了开来,刘勋虽然膨胀,但自有膨胀的资本,这等军马摆在这里,换谁谁膨胀,但刘勋并非丝毫不知兵,上缭本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很难拿下来的,上缭城小而弥坚,两面靠水,这等城池,自古就是兵家重地。
刘勋也只得做长远考虑,和萧鼎不同,刘勋军中可谓是器械良多,前营之中,各色的弓箭弩机早早的就被拉扯出来。
趁着大军遮护,砍伐林木,制造攻城器械,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刘勋甚至遣出堂弟刘偕前往上缭交涉,要求上缭借粮五万石。
谁都晓得,这不过就是刘勋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到了现在兵临城下的模样,还图谋出师有名的算盘。
刘偕自然是无功而返,而刘勋攻城的准备还没有准备好,但很显然,上缭城兵马不多,估摸也只有数千而已。
刘勋是不怕对方出城打一场的,是以做了背河扎营的举动,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以想见,只要战争持久的打下去,上缭再是难打,有精兵,有器械,上缭终究会被消磨下来。
就在刘勋为攻伐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之时,是夜,许乾率领小船二十余艘,军士数百,袭击了刘勋后营。
但凡在军寨之中登高而望,就可以看见,后营靠河之所在火光已经熊熊燃了起来,来本刘勋的想法没有丝毫不妥,大军在此,必然要靠着河流取水饮用,背靠河岸而扎营,也是为了方便攻城,若是扎在河后面,攻城之时,还要慢慢的渡河再做攻击,那么导致的弊端就有三点。
一则将士被激励起来的士气,很容易就在渡河之时便松懈了下去,二则攻城器械不好随拉随上,三则便是即便花费心力,搭起浮桥,一旦攻城不利败退下来,大营和攻城将士之间隔着一条河,不说器械能不能拉回,城中兵马掩杀而出,将士们极容易出现推嚷落河,营中不好发兵接应。
所以刘勋做出这般布置,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刘勋麾下没有水师可用,这便是最被动的一点,许乾从城墙靠水的两侧水门出动小船二十余艘,就在夜间悄然绕到了营寨背后。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