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成竹在胸
回到三国当皇帝
都门明月
和其他城池的守军不一样,其余守军基本上可以满足军马的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够向舒城方面上交钱粮,话事权较大。
但皖口港仅仅只是一个渡口港,钱粮都要靠庐江郡划拨而下,是以刘勋仅仅只供给千余人的钱粮份额下来,以防皖口水军扩充过甚。
从庐江兵力的分配来看,刘勋独掌近三万军马,这里面的军马没有水军,而庐江郡唯二的两支水军就是巢湖水军和皖口水军。
偏偏这两支水军都没有在刘勋的直接统属之下,从中也可以看出,刘勋对水军实在不怎么感冒,基于自身掌控三万兵马之数,倒也是有恃无恐。
对于陆家,刘勋虽说也算优待,也要倚仗,但终归不能放权过重,如此安排,防患于未然之心溢于言表。
陆康吩咐下来之后,那老仆不一时便是将陆昊这两月来承报给家族的书信尽数寻来,帛书不多,仅仅只有四封,约莫就是半月一次,这也算得机密,不好对外人言。
陆康一一细看下来,前面三封帛书都是没有什么问题,唯独只有近半月的帛书之中,陆昊有言,江对岸的孙策水军常有整训演练之举,而那个时候刚刚就是刘勋出征不久。
这其中意味着什么,陆康如何读不懂,刘晔和萧鼎这两位后辈判断得果然没有错,这个时候,陆康心中终于是有了决断:“来人,立刻快马加鞭修书给昊儿,让其整备皖口水军防务,不可懈怠,另外庐江郡在皖城的产业悉数换成钱粮转交到昊儿手中,由昊儿支取,告诉他八个字,大胆去做,不要惜财,严加注视孙策军在丹阳郡的动向,战事恐一触即发。”
陆康这等人物,一旦做出的抉择,便不会有丝毫犹豫,陆康深知皖口水军钱粮若不充足,根本难以建立出完整的防御体系,激励奖赏士卒,征召民夫,修筑工事,哪一样不需要花钱,这个时候想要庐江郡镇守各地的守将掏钱出兵,光是扯皮就不知道要迁延多少时日。
所谓救兵如救火,也只有自己掏出腰包了,刘勋不在舒县主事,陆康自己掏钱谁也说不了什么,即便是有心压制陆昊,这个时候刘勋早就将庐江郡的兵力抽调一空,除了舒城的马明,根本没有人可以掣肘陆昊。
而一来一回,等舒城的马明接到消息,反应过来皖口的异动,恐怕孙策已经打拢到皖口了,二则那个时候,舒城还在没在马明的手中,亦是未知数。
这才是陆康让陆昊不必畏首畏尾的底气所在,几乎就在这一刻,陆康已经作出决定,若萧鼎兵至舒城,便全力配合,陆家兴许也只有这一途可走。
陆康终究是做出了决定:“另外,将逊儿唤来。”
待到陆逊被带到陆康面前,因为陆逊此时已经年近十五岁,已经可以慢慢担当一些事务了,两爷孙说了什么,外间人自然不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