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发兵上缭
回到三国当皇帝
都门明月
刘晔听闻,心中也是升起一阵感动,“萧兄且放心便是,吾便在舒县城头,恭候我靖平军儿郎了!”
放眼望去,万余虎贲金戈铁马,磨刀霍霍,萧鼎也忍不住生出一股豪放之气:“大丈夫当如是!”
相比较于北方,南方的气温相对温和,这也就代表南方人具备着冬季用兵的时机,北人不耐酷热,是以历史上大多数南下战役都会选择在秋收之际发动,一则是可以抢夺秋粮,以战养战,二则便是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战事可以一直拖到第二年的夏季。
南人亦是如此,封建时期的王朝,选择北伐的时机一般也是冰雪消融之际,但凡战事焦灼,一至隆冬,多半就会宣告失败。
是以冬月出兵,对于刘勋来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建安二年冬月二十三日,刘勋公昭全郡,誓师讨伐上缭许乾。
刘勋麾下共计马步三万余人,但分了刘豹两千人在 县以策北面,在南面皖城亦留有一千,刨除留守各处要隘的六七千人,还有两万多的士卒一路浩浩荡荡的开拔向上缭。
刘勋起家本也是富贵子弟,投了袁术之后,深得袁术之信任,这才得到了袁术分封之一郡之地。
虽然表面上刘勋依旧是袁术下属,为其屏障长江以南,但现在的刘勋几乎就是自成一派的模样,好歹刘勋最初入驻庐江郡的时候也是带了数千强军的,后来一路扩充,现在成建制的兵马,怎么也有三万号。
要知道,刘勋最初来庐江郡的时候,孙策才在江东刚刚起步,刘勋主要的防备对象还是刘鹞,袁术对于刘勋也是大力支持,要钱要粮都是照给不误,可是后来刘鹞竟然在和孙策的争霸之路上完全处在了下风。
随着江东之战愈加焦灼,袁术便撤去了对庐江郡的大部分支持,更不用说,袁术后来登基称帝,建立大成朝,面对举国上下讨伐的声音,已经是自顾不暇,哪里还顾得了庐江郡。
不得不说,在刘勋任上的庐江郡仿佛就是转了运气一般,这些年来,庐江郡遭受的兵祸几乎没有。
只是刘勋目光短浅,对于距离舒县中枢较远的边缘各县,委实提不起来半点兴趣,又没什么搞头,哪有心力去治理,这才有了萧鼎军趁势而起之机。
对于当权者而言,只要不犯两种过错,一则大兴土木,二则大动刀兵,在太平时节,百姓的生产创造能力便会变得极为强大。
即便刘勋这种当世中下之资,这些年未经战乱,粮草器械早就已经是堆积如山这也正是刘勋得以不断扩充兵马的原因。
要知道刘勋总共三万多兵马,都是成建制的正军,庐江郡是三十万人口,刘勋只拥兵三万,可见并不是穷兵黩武之人,虽然刘勋自知在这乱世之中,兵权越重便多一分张本。
可若无节制的扩军,只会不断的拉低军中战斗力,刘勋不擅民政,不通谋略,但于确实是知兵的,如此以来,刘勋兵马不断扩充,外加袁术对其掌控牵制能力越来越低,这一隅之地,便成为了刘勋的一言堂,宛若诸侯一般。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