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又添美玉
回到三国当皇帝
都门明月
历史上记载,去岁,曹操已经在许昌实行了民屯,其下属官吏枣祗、韩浩负责具体事宜,两人招募流民,得粮草百万斛,这里的的确确有夸大的成分在内,要知道许昌的规模也是一个县而已,之前称之为许县,迎奉天子之后才改民许昌。
是以应当是记载不全,制度虽然是在许昌发布,但推行得上整整兖州一州之地,粮草才得到如此大的增幅,是以刘晔这才提出了这一策略,合情,合理,萧鼎也极其赞成这一策略。
刘晔转头对国渊道:“屯田非吾所长,昔年在郑玄老先生门下之时,子尼便是对于屯田制早有高论,是以想请子尼担任屯田官一职。”
国渊道:“某也是纸上谈兵而已,恐怕误了大事!”
萧鼎见此,亦是提起了心神道:“子尼勿要谦虚,子扬所言,已经足以证明你在此道造诣匪浅,只是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而已,而寥县人口流失太多,如今非是大县,今岁收成已定,即便是效果不佳,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子尼若有什么想法,吾亦许你大胆去做,将来遇到更大的格局才可拾补缺漏。”
萧鼎见到国渊有些意动,便是道:“某深知子尼也非一县之才,出此言也非强加招揽,可若不加实践,子尼将来又怎能去看那天高海阔,须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国渊有些诧异:“好一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似乎是一首七言绝句的下半首,可是萧兄所做?”
萧鼎忍不住老脸一红:“咳咳,子尼所料不差,这首诗乃是吾家乡一个老先生写给子孙的‘示儿诗’,全诗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此诗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这位老先生于学问一道的理念当得我辈楷模啊!”
在场三人都是对这首诗做出了极大的褒扬,萧鼎也道:“咱们领会其意便可,子尼,吾方才所言,你看如何?”
国渊这才意犹未尽的从诗中拔了出来:“萧兄所言不错,吾便暂且应下此事,不过亦有三个要求。”
“但说无妨!”
“其一,吾只是暂住寥县,将来去往何处,还请勿加干涉,不过萧兄放心,在此一日,吾必当竭尽全力。”国渊看着萧鼎,说出了自己的第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有些苛刻,真假参半,也许当真是不愿长久在此,也许只是考验萧鼎的胸襟气度。
萧鼎也没有犹豫,毕竟在自己那个时代,对于人才,都是去来自由,只能以优渥条件,丰厚的酬劳留住他们,是以一口应下:“如君所愿!”
国渊有些诧异,随即道:“其二,吾屯田之策,当以百姓先,先前子扬所言,寥县每亩赋税为一斛半,若由吾施为,未来两年之内,每亩赋税降为半斛,萧兄可能应允?”
一旁的刘晔道:“子尼有些强人所难了罢,如此每亩地官府只抽半斛赋税,恐怕过于宽厚了些!”
国渊道:“所谓藏富于民,民富则国盛,对于百废待兴之地尤其如此,吾也知两位难处,是以才提出了两年之约,若百姓家家有余粮,我们能做的事情便更多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