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定叫他身败名裂
年代:四个知青小姨扶我青云志
邻家码字小哥
林建华猛点头,而后侃侃而谈道:“这三来一补政策,可是岭南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能。”
“不瞒你说,我大哥在莞城创办玩具加工厂,按照三来一补的模式合作经营,港商出钱帮他盖厂房,购置设备,提供原材料和样品,他当厂长就只负责招工和排产,躺着就把钱给赚了。”林建华说道。
陈俊生笑了笑,很满意地说:“看来我是问对人了啊。”
所谓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
这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创立的企业贸易形式,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莞城。
三来一补的企业主要结构,通常是由外商负责提供设备、仪器、原材料、样品,投资建设厂房并负责产品销售。
我方负责提供土地和劳动力。
在国内资本积累近乎一片空白的年代,三来一补无疑是发展国内制造业,赚取外汇的绝佳模式。
而这其中的“贸易补偿”,则是部分外贸企业真正的“利润”来源。
陈俊生向林建华咨询这方面,不是因为他不懂政策。
也不仅仅是要在港城注册物流公司那么简单。
而是考虑到要在岭南给瑶姨创办两家服装厂。
一家借外商的鸡,下国产的蛋。
一家自产自销。
这是真正的,可以让人一口吃成胖子的,让人富得流油的时代红利。
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陈俊生,没理由错过,放过,必须敞开肚皮,吃到顶!
“陈哥这给得也太多了啊…”
林建华上厕所的时候,从兜里摸出陈俊生给的那个红包打开看了看,里面竟然有十张大团结,足足一百块钱!
“他应该还有别的事需要我帮忙。”
林建华仔细想了想:“陈哥这种人,有头脑又有见识,做人做事都没得挑,的确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林建华把红包揣回兜里,随手抖了几下,心里的想法变得格外坚定:“大家都是兄弟,只要不是特别难办的事,我收了他的红包,就要帮他把事情办好才行。”
此时,陈俊生正坐在床头,翻看着一本旧书《孙子兵法》。
或许林建华并不知道,陈俊生提前做了功课,把他的背景调查得一清二楚。
做生意,就像干刑侦、做特务一样,手上掌握的信息越多,局面就越有利。
“陈哥,我春节期间在家研究出一个方程式,想请你帮我看看。”
“哦?”陈俊生放下手头的兵书,饶有兴致的接过胡文涛递过来的草稿纸,扫视几眼后,忍不住笑道:“这么复杂的方程式,除了你以外,哪个天才能看懂?”
胡文涛尴尬的挠挠头。
不过,陈俊生很快就说:“我好像看懂了,这该不会是核爆之后能量和辐射防御逆向工程中的统一场方程吧?”
胡文涛愣了下,诧异道:“这个方程,我研究了半个月,陈哥你一眼就看明白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