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历史文官集团为何多卖国贼3

    第 43 章 历史文官集团为何多卖国贼3(1/2)

    【黄巢起义后,通过选拔制度登上政治舞台的人才,大多是以高级打工仔、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服务于朝廷,他们手中并无“股份”,也就是对国家没有实际的所有权。

    皇帝自然也不可能将象征国家权力的“股份”分给他们,毕竟信任问题难以解决。正常来讲,面对这样的人才任用模式,应当有一套完备的配套措施来保障其稳定运行。

    然而,黄巢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使得国家一时无法稳定下来,配套措施也就无从谈起。

    于是,新的人才任用体系下,管理方式依旧沿用旧制,过去用以管理世家大夫的那一套,直接被拿来管理这些渴望升职加薪、飞黄腾达的普通职业经理人。

    要知道,这些选拔上来的人才聪明伶俐、能力出众,却没有国家所有权的羁绊。

    这就好比在一家企业里,这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会被无数猎头公司盯上,不断接到诱人的邀约:“明天来我们这儿,薪资翻倍、职位晋升,还能迎娶白富美。”

    当他们一琢磨,自家老板不可能给出这样的待遇,说不定第二天就毫不犹豫地跳槽走人。

    这还不算最糟的情况,更严重的是,他们离开时,往往会顺手牵羊,把公司保险柜里的绝密资料打包带走,甚至还会拉走自己培养的嫡系团队,包括那些能力卓越的营销人员和设计团队。

    在古典皇权社会中,情况如出一辙。过去的世家门阀尽管腐朽,但他们有着主人翁意识,因为家族根基与国家紧密相连,跑不了也不愿跑。

    可当时代变迁,士大夫阶层完全通过科考上位后,他们毫无牵挂,反正都是为他人打工,给谁干不是干呢?

    到了五代时期,又出现了新的状况。唐代无节制的对外扩张,使得其内部先进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像免费赠送一样,传播到周边各个部族。

    这些部族借此良机,迅速从部落制过渡到君主集权制,管理体系与中原帝王高度一致。如此一来,困扰职业经理人许久的选择障碍症被“治愈”了。

    以往,他们若想投靠匈奴,就得考虑到匈奴地区环境恶劣,常年风雪交加,且发展落后,自己很难有出头之日,若非犯下大错,绝不肯轻易投降。

    但唐朝灭亡后,那些承袭了唐朝治理模式的部族,至少在名义上采用了唐朝的管理方式,这让职业经理人觉得,无论到哪个政权效力都没什么区别,毫无心理负担,哪边给的待遇好,就往哪边去。

    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整个文人、士人群体出现了无负担叛国的倾向。当然,这种倾向并非一夜之间就全面爆发,毕竟人们心中还存有道德伦理底线。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