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文官集团为何多卖国贼2

    第 42 章 文官集团为何多卖国贼2(1/2)

    【在黄巢起义之前,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出现,却被世家门阀牢牢把控。当时,普通百姓想要知晓科举考试的书目,简直难如登天。

    他们无法接受相关教育,更拿不到科举的准考证。

    因为没有氏族门阀的引荐,即便科举制度看似给了所有人当官的机会,实则普通人的上升通道被彻底锁死。

    世家门阀把控着教育资源、官场人脉,使得寒门子弟难以触及官场的门槛。

    黄巢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以一种极为强硬的方式,也就是物理上的肉体消灭,解决了世家门阀的问题。

    经此一役,世家门阀彻底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再无翻身之力。

    在这之后,社会人才结构出现了巨大的空白,国家招募人才时,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普通民众,否则便无人可用。

    黄巢此举,为社会打开了上升通道,让寒门子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无疑是他对历史进程的正面影响。

    然而,今天要探讨的叛臣问题,却也与黄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巢消灭了依靠血缘传承的世家门阀,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团体——靠知识团结起来的文人集团。

    这个文人集团的思想观念和行事思路,与原来的世家集团截然不同。

    在讨论这一转变时,不得不先梳理一个重要观点:所有社会制度的颠覆性变化,都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以商周易代为例,商代的迁徙制转变为周代的固定农耕制,随着这一经济基础的改变,分封制度也发生了变迁。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周代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周礼。周礼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含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服装、鞋帽、舞蹈、音乐等生活细节有所规定,还涉及公共秩序建设、法律制度建设以及国家机构建设等方面。

    可以说,周礼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规范之中,构建起了一个有序的社会体系。

    这充分表明,当社会制度发生颠覆式变革时,必须要有全面的配套措施,不能只进行单一的改变,否则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就像周王朝结束后,秦朝以法家思想管理天下,同样对社会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变革,以适应新的统治需求。】

    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当宋朝以前的世家门阀们,偶然间看到天幕上浮现出关于黄巢的惊人言论——“在物理层面消灭他们”时,一时间,仿佛有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令他们不寒而栗。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