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华夏主食变迁史3

    第4章 华夏主食变迁史3(1/2)

    【唐宋时期,物质生活开始丰富,逐渐开始有人在两餐制的基础上,在中午加上一小段叫点心。今天,一些地区还管午饭叫点心。

    但三餐制在古代是难以全民普及的。很多地区连两餐都保证不了,何谈三餐?

    今天是南稻北面的格局,既然水稻一直在南方高歌猛进,为啥北方的麦子却姗姗来迟呢?

    小麦原产于西亚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传入中国之前,网上贾湖遗址说,发现了8000年的本土小麦,这事儿已经被辟谣了。

    西汉以前,北方主粮还是小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小麦这东西吃起来太费事了。

    那时候中国人主食的使用方式主要是粒食,而小麦外面包裹了一层皮儿,这就导致如果像蒸米饭那样,蒸熟的麦饭非常粗糙。

    我特地买了麦子泡水之后,放在电饭锅里煮。我的亲身体会是什么呢?就是这玩意儿即使嚼烂了也难以下咽。我还在想,难怪买的燕麦片都要压碎成片的,厂家已经是想办法通过碾碎来降低食用难度。

    所以你看人家大米这些稍微冲一下就能去壳,上锅就能吃,而皮实的小麦就显得有点刁钻。

    不好吃,不好弄,让小麦一直难以普及。但吃货民族总有治你的办法呀,你这个小东西不脱衣服是吧?碾碎了依然口感粗糙是吧?那就把你碾成粉,碾成沫,上刑具。

    石磨在汉代大面积登场,倔强的小麦成为了细腻的面粉,粒食变成了面食。

    当面粉遇上了水,随机演化出来无限精彩。

    在当时,一切面食制品都用饼来称呼,火烧烤的叫烧饼,上笼屉蒸的叫蒸饼,相当于今天的馒头、包子。用水煮的叫汤饼,相当于今天的面条、面片汤。】

    秦汉百姓听闻这些内容,不禁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位老农皱着眉头说道:“原来这小麦如此难弄,难怪咱一直吃着小米。”

    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插话道:“哈哈哈,咱们这吃货民族还真是有法子,能把那难搞的小麦变成面粉,做出这许多花样。”

    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咱百姓就盼着能有更多好吃又好做的吃食,这面食的出现倒是个新鲜事儿。”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既有对新事物的好奇,也有对生活改善的期待。看着天上光幕中一闪而过的石磨画面,一些人已经在寻思着怎么用石磨把麦子碾碎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