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宇宙中为什么只有蓝星有火,其他星球没有?2

    第 144 章 宇宙中为什么只有蓝星有火,其他星球没有?2(1/2)

    苍穹之上,天幕如巨大的琉璃映出跨越时空的科学图景。

    各朝先祖们看着天幕天幕上那团曾照亮洞穴、温暖寒夜的橙红光焰,在光幕中褪去神秘面纱,显露出震撼古今的真相。

    "原来火不是神赐的火种,而是天地造化的精妙!"有人看着天幕惊叹着。

    光幕中,微观视角下的火焰如流动的星河,分子层面的剧烈氧化反应在纳米尺度上演,燃料与氧化剂的碰撞迸发出光与热。

    秦汉时期的方士看着天幕抚须说道:"太阳并非神话中的金乌,竟是比炼丹炉火更玄妙的核聚变!"前面天幕介绍的核反应场景还历历在目,原来这太阳的光竟是核聚变散发出来的。?

    他们想起先前天幕展示的核爆场景,此刻望着太阳影像,后背渗出冷汗——原来这高悬天际的热源,竟蕴藏着远超人力的宇宙伟力。

    当火山喷发的岩浆与划破夜空的闪电在光幕中重现,大唐的文人墨客纷纷执笔疾书。

    "原来地火奔涌是岩石熔流,天雷轰鸣是等离子舞动!"诗人们眼中的自然奇观褪去了神秘色彩,却又在科学的诠释下焕发新生。

    有人指着木星闪电的影像惊呼:"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道场,竟在那遥远的星球?"有人反驳道:"什么天尊?天幕都说了那是自然现象"

    而对土卫六甲烷雨的展示,让宋明时期的理学家们陷入沉思,他们抚摸着胡须喃喃:"天地之大,竟有如此超乎想象的物候。"

    光幕骤然切换,蓝星在浩瀚星空中旋转,大气层泛起柔和的光晕。

    "21%的氧含量,竟是宇宙中罕见的馈赠!"身着粗布麻衣的各朝老祖宗们仰头张望,他们世代依赖习以为常的火种,原来建立在如此精妙的平衡之上。

    当看到金星因高温碳化万物、火星因缺氧死寂荒凉的对比画面时,明朝的钦天监的官员们都瞪大眼睛说道:"难怪《周髀算经》言'天道精微',这适宜温度、充足燃料与氧化剂的三重机缘,当真是宇宙独一份的眷顾。"

    火焰的奥秘在光幕中继续层层展开。

    微重力环境下的球形火焰如悬浮的琉璃球,引得元代的工匠们围聚议论;火焰颜色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让景德镇的窑工豁然开朗:"原来青花发色的秘诀,藏在这蓝光与橙焰的交替里!"

    最令人惊叹的,当属近乎隐形的甲醇火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突然颤声:"三十年前夜猎,见林间忽现幽光,原以为撞见山鬼,不想竟是这等奇物!"

    当光幕揭示火与生命的共生奥秘时,全场陷入寂静。

    "我们燃烧的木柴,竟是亿万生灵光合作用的结晶?"身着汉服的书生,突然领悟《齐民要术》中草木生长的深意。

    明代的医者望着氧气循环的动态演示,抚掌大笑:"《黄帝内经》讲'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今日方知这生命之气,竟与火焰同根同源!原来我们呼吸的竟然是植物制造出的氧气。"

    天幕继续播放着,而各朝先祖眼中闪烁的光芒却愈发明亮。

    他们终于明白,手中跳动的火焰,不仅是驱赶黑暗的工具,更是连接生命演化与宇宙规律的奇妙纽带,在跨越时空的注视下,火的奥秘正悄然重塑着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不过,就算你把能烧的东西和氧气放一块,也不一定就能着火。燃料必须达到特定的“燃点”,温度足够高才会起火。而且,每种材料的燃点都不一样,必须等温度超过这个临界值,火才烧得起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