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大宋国师——永远的神

 郭京
    番外 :大宋国师——永远的神(1/2)

    大宋国师——永远的神(镇海除妖)

    “高柄,快点,再跑快点。”

    郭京探出头,不断的催促着高柄。

    高柄跃马扬鞭,两匹高大的骏马拉着一辆宽大的马车,在京城外官道上飞快的驰骋。

    郭京仍旧嫌慢,他时不时的探出头催促一下高柄,随即又往后面瞧一瞧,好似身后有什么凶猛的东西在追着他们似的。

    马车内,朱小悠放下手中的《梦溪笔谈》无语的看着紧张的郭京。

    “如今铁路四通八达,既然这么着急,为什么不坐蒸汽车?”

    大宋蒸汽火车的技术基本上已经成熟,大宋境内交通要道基本上都铺设了铁轨。

    各个经济大省以及军事重镇都有蒸汽火车的站点。

    虽然都是军事管辖,只能用于军用,输送辎重,以及战时调动兵卒用,但以郭京的身份想要单走一趟,只是一句话的事。

    “师妹,现在都不用你没日没夜研究了,抽空你好好休息休息脑子吧!”

    郭京吐槽道:“若我们用蒸汽火车走,那大哥儿岂不是随便就能知道我们去哪里了?”

    “想想之前,难道你想每日都收到大哥儿的加急信件吗?”

    虽然赵眘在十五岁能够独自理政后,郭京就到处去游山玩水,可赵眘却还是在每日处理完政务后,会写信告知朝中大小事务,对郭京很是依赖。

    谁家好人出去玩,还想不停的收到公司邮件啊?

    反正郭京是真的懒的操心。

    以前大宋艰难,他没办法不得不扛起大旗,但是现在百姓安康,四海臣服,他想休息休息也是无可厚非。

    “大哥儿前天大婚,如今宴席还没撤你就偷跑了,他……”

    “吁……”

    朱小悠话还没说完,马车突然紧急刹车,惯性差点没把郭京他俩甩出去。

    郭京连忙紧张探头询问:“怎么回事?高柄,是陛下追上来了吗?”

    朱小悠本来还有些生气,一看郭京这神色,又忍俊不禁。

    她这个师兄啊!

    面对想要杀他的千军万马,都没这么紧张过。

    没想到却被自己养大的崽儿吓成这样。

    “祖翁,不是陛下,是柔福帝姬。”

    高柄憨憨的声音传来,朱小悠嘴角的嘲笑还没开始绽放,就瞬间凝固。

    朱小悠瞪大了眼睛,她一把推开堵在马车门口的郭京,掀开帘子看了过去。

    果然,就见柔福帝姬,赵多富一身劲装,头发高扎,手持长枪立马与车架前,满脸温怒的瞪过来。

    一看到朱小悠,柔福帝姬更是怒目圆瞪,似乎更加生气了。

    张口正想要吼出些什么,余光就瞥见郭京悄悄从马车内探出头来。

    柔福帝姬脸上那气愤顿时化为委屈,忍不住质问道:“大王怎么言而无信?你说过下次出行会带上我,怎地今日却食言而肥?”

    一听这话,朱小悠立刻扭头怒视郭京。

    霎那间,郭京被六只眼睛齐刷刷的注视着。

    他不自然的摸了摸鼻子,低声嘟囔道:“当时那不就随口一说嘛!谁承想你会当真啊!”

    说郭京和柔福帝姬的缘分,要从靖康元年算起。

    当年郭京凯旋回京,庆功宴上,赵佶安排了柔福帝姬献舞,有意给郭京指婚。

    当时郭京拒绝赐婚,并且还因此柔福帝姬拌了两句嘴。

    后来赵佶失势,利用柔福帝姬替自己向郭京传递过几句话。

    因此柔福帝姬被小心眼的赵桓惦记上,被软禁起来。

    后来一群小帝姬求到郭京面前,郭京这才开了口,让赵桓放了她。

    后来宋金议和,赵桓就想着把柔福帝姬送到金人那边和亲。

    郭京不愿将两国之争的重任,压到一个女人的婚姻上面,再次当朝反驳赵桓。

    由于郭京的干预,和金人和亲也再次作罢。

    再后来,赵桓仍旧不死心,在靖康四年的时候。

    西夏王李察哥的妻子病逝,赵桓就想着把柔福帝姬嫁给李察哥去拉拢他。

    柔福帝姬自然不肯,这会李察哥都将近五十了。

    于是再次求到郭京头上。

    靖康四年,赵桓已经开始暗戳戳对郭京动手,想着削弱他的影响力以及削减他的势力。

    郭京很清楚,赵桓此举是为了分化他和李察哥。

    毕竟西夏是郭京亲手打下来的,李察哥对朝廷的敬重也多数是看在郭京的面子上。

    可以说,李察哥认郭京比认赵桓这个皇帝更甚。

    这让赵桓就很不爽。

    加之京城有些关于柔福帝姬和国师的传言,因此赵桓就想着以此分化二人关系。

    毕竟柔福帝姬勉强算是国师的绯闻女友,李察哥若是娶了柔福帝姬如何面对郭京?

    他碰不碰柔福帝姬?

    不碰,自己男人的尊严何在?

    碰了,那不就是与国师为敌?

    可以说赵桓此举,威力不大但恶心人,尤其是让李察哥陷入两难之地,逼迫他选择投靠自己。

    李察哥自然是上书请辞。

    可赵桓哪里肯?

    他就阴阳怪气的训斥李察哥,当年他们西夏皇帝费劲力气求取辽国公主,怎么今日他们大宋帝姬就配不上西夏王?

    郭京一看局势不妙,就只能出手再次化解赵桓的手段。

    本来郭京都懒得搭理赵桓,不然郭京的人赵桓一个都别想调出去。

    可此次,李察哥和柔福帝姬都求到郭京头上,赵桓又不顾二人意愿,为了自己的目的强行赐婚。

    郭京觉得他过分了。

    针对自己,也没必要非要去牺牲自己亲妹妹的幸福。

    郭京不想看到赵桓六亲不认的样子。

    毕竟当时,郭京对赵桓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仍旧留有期待。

    再说了,赵桓不了解李察哥,郭京可是很清楚。

    赵桓逼婚,不仅无法分化他和李察哥,反而会激起李察哥对朝廷的逆反心理,此举于稳固朝纲不利。

    毕竟当时西夏才攻打下来不久,民间还未彻底安定下来。

    一动不如一静。

    反正郭京敢发誓,当时他出手绝对是为了大局着想。

    他和柔福帝姬之间,无关风月,绝无私情。

    但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尤其是赵桓,他就很生气。

    他生气的点,倒也不是因为郭京对他反击。

    而是因为之前他出手,郭京都认了,但偏偏涉及到柔福帝姬的时候,郭京出手了。

    赵桓心里就扭曲的觉得,柔福帝姬在郭京心里的位置是不是格外不同?

    要知道,以前自己做什么,他的亚父可都是随着他的,而且以往明明是他在郭京心里最重要。

    就算之前他削弱郭京的势力,郭京也一直隐忍,但偏偏就柔福帝姬的事情上,郭京不忍了。

    再加上赵桓本来就因为柔福帝姬之前帮过赵佶的事情,对柔福帝姬不满,所以矛盾一下子就激化了。

    赵桓的心态就是,郭京对他来说可以不是最重要,但对于郭京来说自己必须是最重要。

    这个认知突然被打破,赵桓就爆炸了。

    此后,他为了报复柔福帝姬,就一直不给指婚了。

    有适当的官宦之子求娶柔福帝姬,赵桓也是置之不理,甚至还会阴阳怪气一番然后拒绝。

    要知道,这可是皇朝礼法制度下的大宋。

    让一个女子,久困深宫孤独终老是一件非常歹毒的事。

    后来传言多了,赵桓甚至直接指定柔福帝姬去远离京城的峨眉山道观修行,名曰为国祈福。

    当然了,若非因为郭京的存在,让道士成为护国正教,赵桓甚至想要让柔福帝姬去庵堂当尼姑。

    一直到赵桓退位,柔福帝姬都在峨眉山上修行,无人问津。

    她本人性格也是倔强又低调,几乎不跟朝廷联络。

    再加上赵眘继位之初,郭京诸多事物缠身,也没想起来她。

    本来俩人之间关系就清清白白,绯闻都是闲人乱传。

    郭京自然没有多牵挂她。

    直到三年前,郭京到四川路巡察,这才突然想起来柔福帝姬,于是亲自走了一趟把她给迎回京城。

    毕竟柔福帝姬此时年岁渐长,尽管在郭京看来正是大好年华只能算成熟而不能算年龄大,可时局就是如此。

    郭京若不给足她尊重,只怕她就更不好觅得良婿了。

    当时郭京也是真的出于善心,无关风月,利用自己的身份给柔福帝姬造势,让她光荣回京。

    可谁承想,他这一举动更让人误会了。

    似乎就连柔福帝姬自己也误会了。

    郭京有心解释,但没人听啊!

    嗯……朱小悠倒是愿意听,但她不信啊!

    而且还总是阴阳郭京几句。

    就这朦朦胧胧,清清白白但又不清不楚的一直到现在。

    前日赵眘大婚之时,柔福帝姬说想跟着郭京出去巡察见识见识,顺便跟郭京研讨一下大道。

    郭京当时面对朱小悠要吃人的目光,只想着随便敷衍一下就随口答应了。

    不成想,她竟然追上来了。

    郭京讪笑道:“如今陛下刚刚大婚,贫道想着帝姬诸事缠身不好打扰……”

    柔福帝姬嗤笑一声:“陛下成婚,要说忙碌理当国师更忙,如今国师都能抽空离京,我又有什么好操劳的?”

    这话说的郭京是真不好意思。

    算起来,柔福帝姬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姑姑和自己这个干爹,好像还真是他郭京跟赵眘更亲近哈!

    “帝姬,怎么追到这里了?”

    郭京问着看向高柄。

    今日出京,除了他和朱小悠之外,就只有高柄知道了。

    看朱小悠这个神色,也不可能是她告知的柔福帝姬。

    自己显然也没说,那么……

    郭京眼神不善的看向高柄,真没看出来啊!

    你个浓眉大眼,老实巴交的高柄,竟然学会背刺了?

    “嘿嘿,祖翁~”

    高柄看到郭京看自己,不明所以,傻呵呵的一笑。

    眼看这口黑锅,高柄就要背上,柔福帝姬开口道:“大王不必看向补慧侯,并非他告知于我,而是那日在天师府看大王所看书籍推断而出。”

    高柄因为跟着郭京,混了不少的功绩。

    赵桓就算后来想要打压郭京,也不得不论功给高柄封侯。

    但他欺负高柄憨厚,就特意赐了个“ 补慧”的封号,来阴阳高柄。

    意思是说高柄傻。

    郭京自然不肯,但高柄表示无所谓,反而还很喜欢这个封号,也算间接避免了一场郭京和赵桓的冲突。

    也是由此,郭京看出来赵桓此人心胸实在狭隘,连傻子都欺负。

    郭京听到柔福帝姬这么说,突然来了兴趣:“哦?不知帝姬如何推断出来,贫道会走的路线?”

    柔福帝姬解释道:“那日我看大王手中所持书籍,乃是朱彧所著的《萍州可谈》,你在看书之时,眉头紧皱,时而思索时而恍惚,后来又见你书案上放着《山海经》其中《海外经》与《大荒经》你画了诸多之处,这两本更是被你翻看的破旧不堪。”

    “经此种种,要看出国师有意出海并不难。”

    “再者,我听闻如今海事司的主官刘二狗乃是当初大王亲手从民间破格提拔,如今海事司刚刚成立不久,诸事刚开定然麻烦不断,大王虽说向往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实际上你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大宋百姓。”

    “如此关注海事,那么不难猜测你必然是想要去沿海之地暗访一番。”

    萍州可谈著书之地在广东,而海事司在浙江,不论去哪里,方向总归一致。

    听到柔福帝姬的话,郭京叹为观止。

    郭京不自觉赞叹道:“没想到帝姬如此聪慧,竟然仅凭贫道所看书籍,就能推断出贫道的目标。”

    以前他都没发现,柔福帝姬这么洞悉人心。

    幸好他们不是敌人。

    不然如此了解自己,还真是麻烦呢!

    没错,郭京的确是想要去八闽。

    海事开放,新成立的海事司就在八闽路与两浙路交界地带。

    而朱彧所写的《萍州可谈》则是在广东一带,郭京从中看出不少感悟。

    海事司有关于大宋的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郭京的确不想操心,但他顺路去看一看也不费事。

    “那帝姬又是如何推断出,贫道今日出城呢?”

    郭京再次询问。

    知道他要巡海的目标,那么推断他的路线并不难。

    但这时间点也太精准了吧!

    看起来,还是提前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柔福帝姬无语的看着郭京:“昨日,你灌醉陛下,又提议今夜大宴与陛下再饮,我便知你今日之内必定会离京,所以昨夜就提前再次等候了,没想到国师果真言罢便忘。”

    最后这句话说的有些幽怨。

    似是在替赵眘鸣不平,又好像是在指责郭京对她言而无信。

    没办法,柔福帝姬做足了准备,而且还都追上来了。

    朱小悠就算再不情愿,也不好拒绝柔福帝姬跟随了。

    况且人家也没说赖着郭京怎么样,只是说跟着去见识一番风土民情,替赵眘才巡察一下百姓生活。

    郭京若是执意拒绝,倒显得他心虚似的。

    于是,快乐的一家三口,变成了喧闹的一家四口上路了。

    开放海市让大宋的贸易兴盛起来,物种变得多样化。

    这一点,在进入到两浙路后,就能明显感觉到。

    很多海外动植物,以及海外红头发人种,在两浙路都格外的常见。

    给柔福帝姬和朱小悠看的惊呼不断。

    不过,不巧的是刘二狗作为海事司的主官以及枢密院的外交使,已经在郭京他们赶到浙江之前出使海外了。

    海事司刚刚成立不久,刘二狗作为第一代海事司的主官,很少留在大宋境内,而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出使海外,去打通航线,建立海外关系。

    海事司的内务,基本上都由海事六部处理。

    刘二狗确实很争气,不论是学习语种还是建立外交,扬大宋威名都干的有模有样。

    郭京在浙江巡察一番后,便前往八闽路,之后打算去广东。

    既然要开放海事,自然不能只有一个港口。

    浙江路只是尝试运行,之后朝廷计划会在其他和沿海地带增加海外贸易港口。

    郭京虽说是出来游山玩水,但他也是在考察情况。

    总不能真的完全不管自己的好大儿吧?

    刚到八闽路,就遇上了暴风雨天气。

    “这风雨太大了,前面又是山路,恐怕会遇到山洪危险。”

    郭京探出头冲高柄吩咐让他往平缓地带走。

    这天气说变就变,他们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倾盆大雨顷刻而至。

    “祖翁,前面有座庙。”

    高柄兴奋的喊了一声,接着跳下马车,拉着马匹朝着那座山庙走去。

    幸好拉车的马匹都是训练有素的军马,不然如此天气下,高柄都未必能控制住马匹不惊。

    很快,到了山庙。

    郭京等人进去后,才发现竟然是个荒废的破庙。

    两边的侧殿早已经坍塌,郭京他们只能进入正殿内。

    一进去就看到,大殿中间供奉了一个似人非人,似鱼非鱼的石像。

    石像手中,拿着一把一头月牙铲一头是三叉戟的武器。

    这神像不论是造型还是武器,郭京都没任何印象。

    作为大宋最大最顶尖的神棍,竟然还有他不知道的神像?

    业绩生疏了啊!真是堕落了。

    石像前面有个巨大的香炉,里面香灰出乎意料的很满。

    这就说明,这破庙之前的香火应该是很旺盛。

    可既然很旺盛,又如何如此落败?

    郭京对于一切不符合逻辑的事情,都难免会上心琢磨。

    柔福帝姬看到郭京一直盯着神像看,开口道:“这神像倒是怪异新奇,应当是沿海地带特有的神吧!”

    郭京随口说道:“似是鲛人,但又有些区别,可能并非是神,而是海妖。”

    说罢!郭京走到高柄身边,帮着点燃火堆。

    大殿一侧房顶破了个大洞,因此掉下了不少的木条。

    再加上大殿后面木质的烛台架子,以及破桌子破椅子什么的,倒是能点燃个不小的火堆。

    他们身上都淋湿了不少,这大殿面积不大,外面又是狂风暴雨,想要换衣服是不太方便了,只能用火炙烤一下将就将就。

    “妖?百姓为什么会供奉海妖?”

    柔福帝姬不懂,走到郭京身边坐下询问。

    朱小悠见状眼睛都快斜上天了,不等郭京开口,她便说道:“帝姬你别急嗷,等回头让师兄派人查一下是谁建的这座庙,把他抓来给你问清楚。”

    郭京摸了摸鼻子,师妹阴阳人是有一套的。

    “啊,高柄把地图拿出来,贫道看看到哪里了。”

    郭京强行打断二人“斗法”,跟高柄凑到了一起,躲开了她们那没硝烟的战场。

    “十余里外有渔村,如今是未时末,这场雨若是能在申时正之前停下来,咱们还能赶到渔村去,不然就得在这破庙过夜了。”

    话音未落,就见四个人冒雨跑了进来。

    这些人皮肤黝黑,统一身上都背着篓子,看起来似乎是本地的采药人。

    他们进来后看到郭京等人,也是有些诧异,似乎没想到破庙会有陌生人在。

    “郎君,若是方便的话借个火用用?”

    他们扫视了一下,目光对准郭京开口。

    “行啊!这有何不方便的,几位身上都淋湿了,快过来烤一下吧!”

    说着,郭京拉了下高柄,二人分坐在柔福帝姬和朱小悠身边,将她们护在中间。

    虽说如今大宋清平盛世,但出门在外,又是这般恶劣天气,防人之心不可无。

    柔福帝姬看了一眼跟自己隔着朱小悠的郭京,捡起烧火棍轻轻敲打火星起来。

    朱小悠见状却很得意,脑袋都快仰到天上去了。

    到底还是自己的亲师兄。

    “多谢郎君了。”

    几个采药人紧挨着坐下,倒也很有分寸的隔开了安全距离。

    “听郎君的口音,似乎是从京城而来?”

    方脸的采药男子,看向郭京开口询问。

    周朝之时,官话以河南洛阳口音为准,被称为“雅言”。

    秦汉亦是如此。

    后来唐朝之时,虽定都长安,但经济中心还是陪都洛阳,因此官话也是洛阳口音。

    如今大宋亦然,延续了洛阳口音为官话。

    也就是等同于普通话。

    郭京点头应下说道:“兄台好耳力,我们的确从京城而来,之前在汴梁卖艺谋生,如今年岁渐长,不愿久困一地,便到处走一走,看看我大宋壮阔山河。”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谁说当国师不算卖艺?

    再说,茶艺不是艺吗?

    没毛病,大宋国师郭京就是一卖艺的。

    “哦?果真从京城而来?”

    采药众人一听这话说,顿时瞪大眼睛来了兴趣。

    “郎君既然从京城来,不知可曾目睹过我大宋国师的风采?”

    “听说国师可是当世真仙,吞云吐雾,呼风唤雨这等神通随手便可施展。”

    “不知道我此生,可有福分能亲眼见国师一次,若是能亲见国师风采,便是立即就死,也此生无憾。”

    说着,那人黝黑的脸庞上,生出向往期待之色。

    柔福帝姬忍不住轻笑一声。

    若他们知晓,国师就在他们眼前,不知道作何感想。

    郭京笑道:“倒是有幸见过。”

    “果真?国师风采如何?”

    方脸男子瞪大了眼睛追问。

    郭京沉吟了下,给出“中肯”的形容:“俊朗无双,风姿过人……”

    朱小悠就默默的盯着郭京看。

    本来郭京很有底气,在感受到朱小悠的目光后,却不知怎地就红了脸。

    “兄台的官话说的也不错,莫非也不是本地人?”

    郭京好奇的询问对方。

    八闽地区的方言,有很浓郁的本地特点,外地来人几乎听不懂。

    即便是本地人说官话,也会带着一些特殊的口音,让人一听就能听出他们是八闽人。

    比如这四个人中,其中有两个说话都是“呲过唤后”巴拉巴拉。

    可以看出来他们很努力的想要讲清楚了,但郭京就是很难听懂。

    还是在方脸男人的翻译下,才听明白他们的意思是吃过饭过后上山采药,没想到突然暴雨了。

    这两个显而易见就是本地人,这个方脸男人和另外一个看起来十六七岁的少年,就完全听不出八闽地区的口音。

    方脸男人回道:“在下方耀,乃是齐鲁人士,靖康年间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了八闽地区,现在做点药材生意糊口。”

    方耀介绍完,郭京才知道他可是个药材大户,拥有三座药材山。

    他们四个,那两个本地人都是渔村的原住民,如今跟随他谋生。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