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县令来了 招工人

 肖明佳肖青山
    原本县令是要住在县衙后院的,可是此刻县衙的前院都进不去人。

    一行人趁着天没黑,赶紧找了客栈落脚。县城只有一间客栈,还仅有5间房,此刻一位住客都没有,刚好够住。

    终于赶到渠县了,董氏也放心了,到了客栈就有些撑不住了。

    肖青山安排董氏先休息去,水婆子守着董氏。

    原本肖青山也想安排儿女先去休息,奈何兄妹俩很兴奋,就一起带着去了谢博渊的房间。

    于是,四个人大眼瞪小眼,在思考现在的情况。

    明佳觉得可以给爹爹一点思路,于是提示到:“爹爹,我觉得这里和田家村差不多,就是比田家村大。”

    肖青山以为女儿是说这里明明是县城,却和村子一样的穷。

    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安慰道:“没事的,慢慢会好的。”

    明佳觉得和爹爹说话,还是要更直接一些比较好。

    “爹爹,当初选择定居田家村的时候,村长爷爷是怎么做的?那时候,田家村也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县衙一样破旧嘛?”

    一下子勾起了肖青山的回忆,当初建朝难民选择定居田家村的时候,肖青山已经18岁了,是个成年人了。

    记得领头人决定留在野猪山(凤凰山)定居的时候,是征求了所有人的意见的。

    后来,领头人统计了人数,年龄还问了每个人都能干什么。

    问的非常详细,问了他们这群人里,有读书人、有会木工的、还有会养鱼的,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农民。

    那时候,他们每家都出力一起盖房子开荒。

    最初的时候,房子不够住,都是先给有老人、孩子和女眷的人家。

    村长带着壮劳力去野猪山,砍木材建房子,所有人一起吃大锅饭,只3个月的时间,田家村就建好了。

    就是因为这些经历,虽然田家村是杂姓村子,但比一些宗族村子还要团结。

    肖青山把这段经历,讲给谢博渊和明峻明佳听。

    谢博渊都十分动容,觉得田家村的老村长很厉害。

    明佳看着爹爹似乎想到办法,也就不再提醒了。

    肖青山确实收到了启发,和谢博渊商量如何利用休整县衙的机会,更多了解渠县的各个村子。

    第二日一早,肖青山找到客栈掌柜,询问县里雇佣工人每天要多少工钱。

    掌柜一听是要招工,很热情地忙问需要干什么,他家很多亲戚都可以帮忙。

    最后,掌柜告诉肖青山现在春耕都结束了,各村的劳动力有剩余。此刻,都想找份工,哪怕没工钱,能提供些吃食都可以。毕竟春季是百姓家最容易断粮的时候。

    现在招工,主家只管一顿饭,若是允许工人把饭带回家去,工人都会称赞主家心善。

    掌柜说得很是得意,甚至有些眉飞色舞的。

    可肖青山听着却有些红了眼眶,田家村也穷,庆云县也不富裕,可去县里做工也都是有钱赚,主家管饭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