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产量惊人!

    第39章 产量惊人!(1/2)

    春雨绵绵细如丝,红薯蔓蔓壮如绳。

    陈府后院的回廊之下,一方爬满红薯藤蔓的菜地,在雨幕中泛着盈盈绿意,生机勃勃。

    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帝王,与太子朱标一同伫立于此,目光紧紧锁定在那片翠绿之上,二人脸上难掩兴奋之色,眼中满是对红薯种植前景的期待。

    许久之后,朱元璋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转头看向身旁的陈锋,眼神中透着急切与期待,开口问道:

    “贤胥,是否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批红薯种植了?”

    朱标同样满怀期待地望着陈锋,眼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陈锋轻轻颔首,神色沉稳而笃定:“春末夏初,阴雨连绵,此时土壤湿度、气候温度皆恰到好处,正是种植红薯的绝佳时机。”

    朱元璋听闻,难掩心中的好奇与期待,双手不自觉地搓动起来,追问道:“这红薯种植,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陈锋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种植红薯不难,裁剪健壮的茎蔓进行扦插即可。不过,若要说讲究…裁剪茎蔓时,需选取留有三到五个叶片的长度,如此才能保证其后续生长所需的养分与活力。”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扦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平插法,将茎蔓平埋于土壤之中,此方法更适合湿润地区,能充分利用土壤湿度促进生根;”

    “另一种则是斜插法,把红薯茎蔓以四十五度角斜插入土,这种方式较为省工省时,更适合干旱地区,可减少水分流失。”

    “另外,植株间距保持在一尺(约三十二厘米)左右,行距两尺上下,这样的间距既能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量最大化。”

    说话间,陈锋还特意用手比划着距离,以便朱元璋与朱标能更直观地理解。

    朱元璋和朱标听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恨不得立刻拿出小本子将这些要点一一记录下来。

    忽然,朱元璋笑着指了指陈锋,打趣道:“哈哈,瞧你小子说得头头是道,难不成在后世也没少种地?”

    陈锋耸了耸肩,坦然说道:“在下不才,于后世出身普通百姓之家,小学、中学皆在乡镇就读。每逢周末放学,自然要跟随父母下地劳作,也算是积累了些种地的经验。”

    朱元璋本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陈锋真有过种地经历,不禁感到颇为惊奇。

    朱标更是如此,他自幼生长在宫廷之中,从未有过下地劳作的体验,在他的印象里,陈锋也不像是会种地之人,此时听闻,心中满是诧异,仿佛置身于迷幻之境。

    惊奇过后,朱元璋大笑起来:“那更好!接下来这红薯种植之事,咱就不操心了!有任何需求,尽管开口,只要咱能办到,定会满足你!”

    陈锋嘴角微微抽搐,忍不住调侃道:“说得好像您之前有多操心似的!”

    “呃……哈哈,你这小子!”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陈锋,爽朗大笑起来。

    也唯有陈锋,敢如此与他开玩笑。

    但仔细想来,从红薯藤蔓的寻找,到如今即将开始的种植,他确实没操多少心,大多事务都是陈锋一人在操持。

    不过,这小子也太不给自己面子了,朱元璋心中暗自想着,找机会个他‘穿穿小鞋’,但面上却依旧和蔼可亲。

    朱标见状,也忍俊不禁,跟着吐槽道:“父皇还真是张张口就‘操心’了!”

    “啊哈,连你小子也……”朱元璋哭笑不得,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陈锋笑而不语,心中盘算着,待雨一停,便立即安排早已经培训过的人采收红薯茎蔓,送往早已准备好的试验田进行种植。

    似是也想到此处,朱标好奇地问道:“陈锋,这片红薯茎蔓能种植多少亩地?”

    朱元璋也收起玩笑之色,满脸好奇地看向陈锋。

    陈锋在心中大致估算了一番,回答道:“一亩多些吧。虽说这一株红薯藤蔓抽发出来的茎蔓看着不少,但实际可用的数量有限。”

    见朱元璋和朱标面露失望之色,陈锋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待此次采割完毕,过些时日,它又会重新生长出新的茎蔓,届时便可多种一些。

    而且,只要第一批红薯苗扦插成功,待几个月后收获时,便能得到更多的红薯茎蔓,接着便可进行秋种。

    来年再收获红薯后,挑选优良的种子培育茎蔓,又可开展春播。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