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 一路向东又向北

 王三
    番外4 一路向东又向北(1/2)

    符天经略府,基廉州,华陵县。

    列车停下,本地的官员与协理大臣、都御史的赵瑞和已经在迎接。

    赵瑞和是赵肫的第五子,今年也才三十多。

    他看到王三的时候,面上全是开心与欢喜。

    “行了,朕微服而来,不必多礼。”王三看他们准备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挥挥手打断。

    然后说:“直接走吧。华陵看完,就得准备北上流鬼州,没空在这里耽搁。”

    一听这话,华陵知县与赵瑞和他们也不敢耽搁,请王三直接去了华陵。

    由于陵县的格局,多数采用的是汉代的规格。

    也就是封土为陵。

    但鉴于安北军区的冻土情况,建筑公司跟本地土著族群取经,最终选择覆土之上,水泥封浆,然后用上所有隔热防潮的技术,将棺椁用秦地的风格,直接封在一个个方格内。

    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建筑成本高,但好处就是只要维护得当,是能够让皇帝的棺椁享寿延年的。

    不至于腐烂得快。

    就是要小心冻土翻浆带来的后果。

    因此,王三特别指示,陵县必须以陵墓为核心建设。

    也就是城市中心是陵墓,其他行政职能,全部依托陵县分布。

    而后世儿孙的陵县,必须以“永陵”为核心,进行布置。

    永陵位于符天经略府的核心区,这是王三父亲的陵墓,当然只是衣冠冢,用来确定昭穆制度的核心,也是整个王氏祖陵最南端的一位。

    然后以永陵县为基准,坐北朝南,昭穆分列。

    之后每一代皇帝的位置,都必须以王三的陵墓纬度安排,不能超过他。

    所以王叔佑的陵墓,基本上的选址,就是符天府以西,第三代皇帝的陵墓就是王三的华陵以东。

    如此安排,也能极大程度的拓宽大顺在安北军区的生存空间。

    来到华陵。

    神道、庙宇、宫台一应俱全,位置奇高,因为是封土为陵,所以有九层夯台,不断收窄,大祭的时候,能够站下万余人。

    又因为安北军区最不缺的就是土地,所以王三的华陵规格,无比庞大,甚至还有不少游客在观瞻。

    “检票口……”王叔仞跟着走过,然后看到了阻拦游客的地方,不由得嘴角抽搐一下,“您老还真是不一般的爱钱。”

    王三听得此言,撇撇嘴说:“懂个屁。经济社会,没有钱,你靠什么维护?安北军区想要稳定下来,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财源。光靠南方的转移支付,早晚会有一天被拖垮。你难道想要跟明朝一样逐渐放弃和内缩?”

    “啊这……可这里不是您老沉眠的地方?”

    “是啊。但那又如何?华陵建完,附近的公用陵墓也可以安排上,总会有人希望能够沉眠左右。赚来的钱维系祭祀,还能每年吸引南方人来这里祭祀。以后随着交通便利,人来人往,这里就不会被放弃,顺道还能解决更北方的游牧威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所以,朕就是故意选择恢复陵县制度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里一直有人口维系。

    只要华陵县能保证有三到五万人口,大顺就能节约七十万到八十万两白银的花销。

    等只有老三他们一脉的人一路延伸出去,再配合诸侯的陵邑,安北军区光是过路费和旅游消费,就足以养活一千多万人。

    有一千万人,这里就逃不出大顺的直辖。

    游牧也会逐渐靠近城市生活发展。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